吐鲁番七景?(古埃及武器?)
1、吐鲁番七景?
吐鲁番葡萄沟
火洲闻名遐尔的“清凉世界”-----葡萄沟,位于吐鲁番市东北13千米的火焰山峡谷中。该沟是一条不太深的切蚀沟,南北长8千米,东西宽约0.5千米,最宽处方可达2千米,一条小溪流贯其间,沟侧沿隙中时有汩汩泉水渗出。沟中绿荫蔽日,满沟全是层层叠叠的葡萄架,花果树木点缀其间,村舍农家错落有致,山坡高处还有许多空心土垒砌专门晾晒葡萄干的“晾房”。葡萄沟现有葡田400公顷,主要种植著名的无核白葡萄、马0、喀什哈尔、黑葡萄、比夹干、梭梭葡萄、紫葡萄等数十个葡萄品种。年产鲜葡萄600万千克,葡萄干300多吨。
吐鲁番
吐鲁番古称姑师,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部,北隔天山与乌鲁木齐市相邻。吐鲁番历史悠久、美丽神奇,自两汉以来一直是我国西域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丝绸之路上的重镇。自明代起称吐鲁番,清朝统一新疆后设吐鲁番直隶厅。1984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全市面积15738平方公里。有维吾尔、汉、回、哈萨克、俄罗斯、满、壮、苗等24个民族,其中维吾尔族占总人口的71%。
库木塔格沙漠
库木塔格沙漠新疆库木塔格沙漠风景名胜区是世界上少有的与城市零距离接触的沙漠,也是与天池、博斯腾湖并列的库木塔格沙漠新疆3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库木塔格”在维吾尔语里是“沙山”之意,库木塔格沙漠就是指“有沙山的沙漠”。库木塔格沙漠的形成,主要是因为来自天山七角井风口的西南风和来自达坂城风口的东南风,沿途经过长风程,携带着大量沙砾,最后在库木塔格地区相遇碰撞并沉积而成,南面的觉罗塔格山也促成了这两种方向的风力减弱和风沙的沉积。
坎儿井游乐园
吐鲁番坎儿井游乐园位于新疆自治区吐鲁番市境内,处312国道南侧2公里处,是一座为中外旅客提供吃、住、游、乐、购物一条龙服务的旅游定点单位。由于坎儿井水是天山雪水溶化后渗入地下,无污染的天然水,含丰富的矿物质,常饮能使人美丽、长寿。坎儿井开挖在地下,不易蒸发,一年四季水流不断,坎儿井水质清澈见底,甘甜爽口。新疆的坎儿井主要分布在吐鲁番盆地、哈密和木垒地区,尤以吐鲁番地区最多,计有千余条,如果连接起来,长达5000公里,所以有人称之为地下运河。
吐鲁番博物馆
吐鲁番博物馆收藏着吐鲁番地区出土的上至旧石器时代下至近现代的5000多件文物精品,是了解吐鲁番历代社会、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生活的一部微缩的百科全书。该馆的主体建筑是一幢富有地方特色和现代风格的二层大楼,古朴浑厚。整个展览部分分为吐鲁番地区出土文物陈列厅、吐鲁番地区出土古尸陈列厅和巨犀化石陈列厅三个部分。其中吐鲁番地区出土古尸陈列厅是最具神秘性和吸引力的展厅。这里展出的11具干尸,从春秋战国时期至清代时期的古尸,主要出自阿斯塔那—哈拉和卓墓葬群和苏巴什古墓群、洋海古墓群等。
火焰山风光
火焰山位于吐鲁番市东北10公里处,东西走向,长98公里,宽9公里,主峰海拔831.7米。每当盛夏,山体在烈日照射下,炽热气流滚滚上升,赭红色的山体看似烈火在燃烧。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火焰山就是这样一座山。火焰山位于吐鲁番盆地北缘。古书称赤石山,维吾尔语称克孜勒塔格,意即红山。火焰山脉呈东西走向。东起鄯善县兰干流沙河,西止吐鲁番桃儿沟,长100公里,最宽处达10公里。火焰山重山秃岭,寸草不生。每当盛夏,红日当空,地气蒸腾,焰云燎绕,形如飞腾的火龙,十分壮观。
坎儿井民俗园
坎儿井是古代新疆人创造的地下水利灌溉工程,早在2000年前的汉代就已经出现雏形,以后传到中亚和波斯。吐鲁番地区共有坎儿井1100多道,年径流量达2.94亿立方米,它是绿洲的生命之源。坎儿井根据吐鲁番盆地地理条件及水量蒸发特点,利用地面坡度引用地下水灌溉农田,它由明渠、暗渠、竖井和涝坝四个部分组成。每条坎儿井的长短各不相同,长的可达20公里,短的只有100米左右。
艾丁湖
艾丁湖位于吐鲁番市南50公里的恰特卡勒乡境内,维吾尔语意为月光湖,该湖是一个内陆咸水湖,面积约为22平方公里(四十年代时,湖面曾达到152平方公里),海拔低于海平面154米,均不到0.8米。维吾尔语意为月光湖,因为它的形状酷似月亮,故名。艾丁湖是中国最低的湖泊。艾丁湖水,主要来自西部喀拉乌成山42条现代冰川水汇流形成的阿拉沟河和北部博格达山南坡183条现代冰川水汇流形成的白杨沟河、大河沿沟河、塔尔朗沟河等7条河流,以及盆地北缘涌出的天山雪水潜流。
吐鲁番已开发旅游景点16个,其中国家5A级景区1处、4A级景区4处、3A级景区3处;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3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36处。交河故城、高昌故城于2014年6月成功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
葡萄沟
葡萄沟是一条南北长约7公里、东西宽约2公里的峡谷。葡萄沟以盛产优质葡萄而闻名中外。1994年沟里种植葡萄315.6公顷,生产鲜葡萄8601吨。这里主要种植无核白葡萄,还有马奶子、红葡萄、喀什哈尔、日加干、琐琐等13个品种。
阿斯塔那古墓群
阿斯塔那古墓群,距吐鲁番市约40多公里。它是古代高昌王国城乡官民的公共墓地,东西长5公里,南北宽2公里。墓葬按家族种姓分区埋葬,以天然砾石为界,畛域分明。
阿斯塔那墓形制为斜坡墓道洞室墓。古墓平面形状如“甲”字。墓室前方,是一条10多米的长的斜坡墓道,墓道尽头连着墓室,是死者安息的地方,墓室一般高为2米以上,4米见方大小,墓室顶为平顶或穹窿形。在古墓中出土文书、墓志、绘画、泥俑、陶、木、金、石等器物以及古代钱币和丝、棉毛织物等珍贵文物上万件,尤其珍贵的是这里出土的干尸即中国木乃伊,可以与埃及的相媲美。
阿斯塔那古墓以葬汉人为主,同时葬有车师、突厥、匈奴、高车以及昭武九姓等少数民族居民。
吐鲁番博物馆
吐鲁番博物馆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最繁华的高昌路西侧,1989年建成,占地9亩,由主馆和巨犀陈列馆两部分组成,总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吐鲁番博物馆有藏品3287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35件,二级文物260件,三级文物640件,是新疆地州市中规模最大的博物馆。
吐鲁番出土文物陈列厅展出文物近300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28件。举世闻名的吐鲁番出土文书有契约、籍帐、官府文书、私人信札等。这些文物都是研究魏晋南北朝隋唐史的重要资料,粟特文、回骼文、梵文等古代少数民族文书是研究少数民族古文字的珍贵资料。
沙山公园
沙山公园位于鄯善县辟展乡境内,北侧紧靠鄯善县城,平均海拔300m,沙山公园是利用库木塔格沙漠北缘绿洲接触带的特殊地里环境建立的一个公园,1990年始建以来已初具规模。公园分南北两部分,以沙山边缘东西向横穿的缓流分界。北部占地500亩,东侧为水上活动区、文化娱乐区、儿童活动区、花卉观赏区和葡萄园。西侧为草坪区、植物园。南部区为沙漠,有沙漠活动区、沙疗区和沙漠植物区。
高昌古城
高昌古城位于吐鲁番市以东偏南约46公里火焰山乡所
2、古埃及武器?
一、 早期埃及军队
公元前4000年的后期,在尼罗河流域出现了城镇聚落,从这些聚落中发展出了王权,希腊人将这些聚落称之为“诺姆”,中译为“州”。
有了众多的城邦和王权,就会有与之对应的战争,就会造就古埃及的军队,当时各个城邦之间的乱战打得天昏地暗,有点像我们的春秋战国。
起初埃及的武器非常原始,主要使用匕首、弓箭、长矛、锤斧等等,这些武器的结构也都较为简单,其实这些就是埃及人的狩猎工具。
早期士兵的防护装备也十分简陋,高级士兵能够穿着皮衣,并带上一件皮革盾牌,但大部分士兵通常只能穿着一条短裤,甚至无衣可用。
古埃及人尤其钟情于战锤,就像我们觉得剑是特殊的武器,是君子所用一样。古埃及人也对战锤有着自己独有的情怀,在古埃及的雕刻中常常能看到法老手持战锤敲击敌军的雕刻。纳尔迈调色板中就有纳尔迈持锤出战的图像。二、古王国时期的军事情况
在纳尔迈统一埃及之前,埃及的历史叫做“前王朝时期”,在纳尔迈之后,则叫做“早王朝时期”。早王朝经过几次分裂之后,在哈谢海姆威手中重新统一。这就进入了“古王国”时期。
古王国时期的军队管理还比较混乱,一般都由王族成员担任“监军”。尽管古埃及的军队和我们想象中令行禁止、纪律严明的军队有所不同,但毕竟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其军事实力十分可观。
DB真人平台古王国时期的埃及军队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陆军,一部分是海军。陆军只有一个兵种,那就是步兵,他们使用的武器也没有大变动,依旧是战斧、战锤、弓箭等等。只不过材质从石头变成了金属。陆军的数量大约在数万人左右。
至于海军,埃及的海军比陆军发达得多,埃及人曾经为了寻找一种木材,一口气派出了40艘战舰出海。而且,古埃及在海军的建设上甚至已经有了储备海军后备军官的意识。他们所建造的大船长达一百肘(52.3 米)。三、 中王国时期的埃及军队
古王国的末期,埃及又陷入了乱战之中,当时各州州长拥兵自重,不断地互相兼并,建立独立王国,培养自己的近卫队。在一定程度上,这种情况促进了埃及军队管理制度的更新,譬如埃及的一块石碑就记载了阿美内美斯三世派遣“军队书吏”训练新军,而“军队书吏”向“法老军队秘书长”负责的记载。这说明当时的古埃及军队已经有了一定的管理制度。
还有一个证据可以表明中王国时期是埃及军制变化的一个重要的时间段,以往的埃及军制是临战征兵,而中王国时期则开始招募新兵进行训练,直接加入常备军。
埃及真正意义上的职业军队,就是在这个时候出现的。
而且,此时的埃及陆军也开始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分工,陆军明显有了轻步兵和重步兵的区别,重步兵携带盾牌、金属武器并且全身着甲。而轻步兵则单薄得多,他们主要负责使用弓箭在后方杀敌。此外还有新出现的战车兵。
古王国末期,希克索斯人入侵了埃及,这是一个游牧民族,他们为埃及带来了战马和战车,引发了埃及的军事技术革命,埃及人“师夷长技以制夷”,和希克索斯人学习了马和战车之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从而将入侵者击退,之后战车和战马就成为了埃及军事力量的重要组成。
至于武器,这个时期的由于青铜冶炼等技术的提高,埃及士兵的武器装备有了长足的进步,包括战斧、矛、弓箭、战锤、投石器、短剑等等武器。不只有近战使用的长矛,还有用于投掷的的短矛,甚至还有用于攻城的特长矛。
还有一种奇特的武器“飞去而来器”,这原本是埃及人的猎具,看起来就像一个曲棒,抛出后可以借助回旋力飞回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回旋镖”。